虽然新冠肺炎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,但疾控人的战斗仍在继续,他们始终如一地在背后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坚守着。自从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出现聚集性疫情后,检一科按照全省部署立即对全市所有的大型批发市场、农贸市场、大型超市和酒店等重点场所的生鲜、冷冻水产品、进口牛羊肉等重点食品以及外环境、物品表面等重点环境及相关从业人员开展大规模新冠病毒核酸排查。一边是疫情防控,一边是日常工作的有序推进,实验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协同作战,共同保障科室的正常运转。
为了了解我市特定食品中主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和趋势,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,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,科学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,市疾控中心检验一科结合实际情况,于6月15日组织开展了2020年度第一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。根据省卫生健康委《关于印发2020年江西省卫生健康部门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》(赣卫政法字【2020】3号)及《2020年景德镇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案》等要求,通过对具体工作进行协调安排和部署,检验一科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完成了此批次样品的采集、检测和数据录入上报等工作。
此次监测的食品种类主要包括肉与肉制品(生禽肉)、餐饮食品中的现制饮料(鲜榨果蔬汁、珍珠奶茶等)的常规监测及肉与肉制品(生猪肉)的专项监测。监测项目包括空肠弯曲菌(定性和定量)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、菌落总数、大肠埃希氏菌计数、金黄色葡萄球菌(定量)、沙门氏菌、产气荚膜梭菌等。监测采样地点涵盖了本市各大农贸市场及超市。目前,所有样品已在中心检验一科实验室完成检测。本批次共监测标本40份,获得监测数据160项次,共检出阳性菌14株,其中包括3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(均来源于生畜肉);5株空肠弯曲菌(均来源于生禽肉);6株沙门氏菌(来源于生畜肉及生禽肉)。相关检验检测数据已按要求上报到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系统。
此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收集和分析,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,为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。下一步,市疾控中心检验一科将继续认真贯彻标准要求,落实食品风险监测的分配任务和计划,确保按工作进度完成省卫健委下达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工作任务,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,并将系统、持续地收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数据及相关信息,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、风险预警、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,为全市人民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。
如今正值夏季,温度高、湿度大,细菌、霉菌等微生物容易生长繁殖,食物容易腐败、变质、发霉,由此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大增。所以在预防新冠的同时,我们也不能忽视食源性疾病的预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