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疾控业务 > 性病艾滋病防治

景德镇市疾控中心荣获江西省2016年度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征文活动组织奖

来源:景德镇市疾控中心性艾科 作者:方绪勇 发布时间:2017-03-10 16:47 访问量:

景德镇市疾控中心荣获江西省2016年度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征文活动组织奖

20173月召开的“江西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第三届常务理事第三次会议”中,景德镇市疾控荣获江西省2016年度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征文活动组织奖,同时昌江区疾控中心王德新同志的《让阳光,温暖你的孤独》荣获二等奖,浮梁县疾控中心沈国华同志的《艾滋病患者管理的几点体会》荣获优秀奖。

获奖文章:

让阳光,温暖你的孤独

“小徐,退回的挂号信!”

元月7日一上班,昌江区疾控中心艾防科小徐就接到了一封退回的挂号信。听说有信,全科工作人员立刻围过了来。因为大家知道,寄出去的挂号信都是给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的。

可是,那封挂号信上的白色退信条特别的刺目,因为退回原因一栏赫然写着:“此人跳河自杀身亡。”办公室里突然一片沉默。

这封信也是昌江区疾控中心开展“向艾滋病患者寄一封信”活动以来,发出的几十封信之一。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,这位之前费尽了周折才找到住址的患者竟然走了,而且是以这种决绝的方式。

其实,在收到这封信之前,艾防科几乎每天都有欢声笑语。因为“寄信”,让他们每天都收获成就的快乐:一些失联或躲避社会的艾滋病患者,收到信后都开始陆续主动与他们联系了,因为信里的免费救治惠民政策,将给他们黑暗的人生点亮希望。

每当找到一位失联的患者,艾防科工作人员都十分兴奋,患者的信任配合,就是他们的工作成效,也为今后的规范管理建立了基础。可是,那些收到信的患者却并不知道,小小的“寄信”活动,已经让管理着城乡结合部的全体昌江疾控人忙了整整一年了。

因为在“寄信”同时,还有更艰苦的“游击战”工作。走村串户,四处查询那些躲避世人感染者的下落。要命的是,这种追踪还要在“潜伏”下进行,打听时,疾控人要么说搞流行性疾病调查的,要么说是做慢性病随访的,而且无论多辛苦,他们回家也绝不诉苦,都默契地绝口不提自己白天的工作。

他们辛苦用心“保护”的,是患者隐私后一分平静与祥和的生活。当然,还有传递的一份关爱——让患者熟悉了解惠民政策,获得及时救治,有尊严地活着!这就是全体昌江疾控人的心愿。

为调查患者自杀原因,昌江疾控的艾防工作人员又投入了新工作。因为他们希望,不再有同样的绝望和凄清发生。患者徐某的最后居住地是鲇鱼山镇某村,姓徐,61岁,男性。去年4月就医时被确诊为艾滋病感染者。回家后徐某告诉了家人,可令他想不到的是,从此人生堕入了黑暗。家人不断责怪让他无地自容;朋友与邻里的歧视让他羞辱得抬不起头,最后连他的孙子出去玩都找不到伙伴。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,一个人悄悄离开了家,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,跳进了冰冷的昌江河,了结了艾滋病带给他的绝望和痛苦。离世前他曾对人说过:只有死,我才不会连累家人……

昌江疾控的艾防工作人员告诉患者家属:他们的亲人本可以好好地活着,艾滋病本身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对艾滋病的无知和偏见,是歧视和冷漠“杀死”了他们的亲人。

离开村子时,工作人员给村民留下了艾滋病预防治疗宣传手册,并把对艾滋病患者实行免费救治的相关惠民政策宣传画,贴在了村里的宣传栏。

返程的路途,每个人的心里五味杂陈。党和政府关怀艾滋病患者,实行“四免一关怀”政策。去年开始,我省又开展对贫困家庭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免费救治工作。本来阳光的温暖,可以让他们享受正常人一样的幸福生活,可社会的无知与歧视,却把很多患者推向了孤独和绝望深渊。

假如没有歧视,假如多份关爱,假如防艾工作更加细微,假如……每一种假如,都如鞭子催促着昌江疾控艾防工作人员的脚步。

尽管歧视让他们的工作难上加难,尽管冷漠让他们的工作更加繁重,但是,让艾滋病病人重新走进阳光下,让他们远离孤独和绝望,是昌江疾控人崇高的使命

因为每一个昌江疾控人心底都种下共同的愿望:当下一个徐某走在风雨的江边时,会有无数双手伸向他:

让我来帮助你,让阳光温暖你的孤独……         (王德新)

 

艾滋病患者管理的几点体会

浮梁县艾滋病防治工作始于2005年,并于2006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。艾滋病患者的有效管理是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,良好、有效地管理既能有效地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,同时也为艾滋病疫情防控奠定扎实的基础。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十余年来,我们不断探索患者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,坚持以人文关怀、针对性开展帮扶为基础,法规、政策宣传教育及心理干预为重点的综合管理措施,我县艾滋病患者绝大多数都能较好地配合管理,既有效地保障了自身的生存质量,且有效防控疫情的进一步传播,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。但也有极个别患者虽经多方干预,仍不配合管理。现将多年来患者管理工作的经验与困惑与大家共享,以共同探讨,进一步做好艾滋病患者的管理工作。

一、第一时间介入,建立信赖关系。

在获知艾滋病发现信息的第一时间,我们就积极与相关人员及患者联系,充分了解患者的发现过程及个人详细资料,寻找介入的契合点。我们有一位患者在我县某医院住院治疗过程中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,我们第一时间与治疗医师取得了联系,通过了解患者的病情及诊疗过程,发现二十余天的治疗效果并不好(某医院不具抗病毒治疗资质,也无抗机会性感染治疗经验)。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该患者应尽快转至上级定点医院进行治疗,并将这一信息充分与患者沟通,同时向患者提供上级医疗机构的详细信息及国家救治政策,获得了患者的认可。通过转院治疗,患者也很快痊愈。通过这一事件,我们管理者与患者间建立起了充分的依赖关系,也为今后的良好管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。

二、多渠道搜集患者信息,开展针对性帮扶。

患者的年龄、性格、社会经历、生存状况的不同造成不同的患者面对艾滋病感染时的表现千差万别。通过前期信息搜集,及患者首次面对面随访时耐心倾听,了解每位患者的现实状况,发现他(她)们的现实需求,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,舒解他(她)们的压力。他(她)们有的出现心理危机、失去生活的信心;有的因为家属的不理解,面对诸多的压力;有的自恃年岁高,表现出似乎无所谓;有的因为自身行为,陷入深深的自卑及自责;有的因为疾病及经济原因表现出不堪重负等等。我们一方面通过随访医师开展心理疏导、干预,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;其次通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及政策教育,打消患者及家属的顾虑,重塑患者的生活信心;三是通过多部门联动,在政策允许下,切实为患者及其家庭减轻负担。2008年我们有一位30出头的患者,因为他一家三口均感染艾滋病病毒,得知这一消息后妻子离婚了,女儿三岁也因为艾滋病死亡。该患者在一系列打击下,也彻底崩溃了。药不吃了、工作不做了,天天躺在床上等死。我们得知这一情况后,积极进行心理干预,并协助解决就业问题。该患者现仍保持着良好的状态。

 

三、与家属保持良好联系,利用亲情开展干预

日常工作中为保证对患者的有效管理,我们都积极建议患者将病情告知家属。一方面打消家属的无谓恐惧,再者也能配合我们开展对患者的管理。实际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。我县就有部分高年龄患者,因为文化程度低、对艾滋病极度缺乏认知,又自恃年纪大,大都抱有无所谓的态度且思想顽固不化、不愿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现象,我们积极与家属沟通,反复、详细说明艾滋病后期危害及抗病毒治疗意义,取得家属(子、女)支持、说服患者开展抗病毒治疗。还有部分年轻患者,社会经历浅,自我识别、控制能力差,感染艾滋病后抱着破罐破摔的思想,极不配合管理。为此我们也是通过家属(父母)进行干预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。

四、充满爱心、极富耐心地开展随访管理

每个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背后或多或少都隐藏着一段辛酸的故事,面对着艾滋病感染的现实,他们内心充满了恐惧、沮丧、懊悔、担心等复杂的情绪。我们管理者惟有充满爱心又极富耐心地倾听,通过倾听平复他们焦虑的心情,了解他们每个人背后的故事,捕捉他们的内心需求,反复详细地解读艾滋病防治知识及相关法律政策。

以上是个人日常艾滋病患者管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。欢迎同行指正。

 

 

浮梁县疾控中心   沈国华

2016.11.29

 


相关文档:
相关附件: